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以下文字皆源自葛羽日记中的原文:

窗外是白雪皑皑的街景,我伏在案边开始自己“白起传奇之人屠传说”的漫画创作,面前摆着爷爷三大本厚厚的手稿,里面包括大量战国时代的史实以及轶闻,其中就包括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杀神”白起。

我翻阅着爷爷的手稿,关于白起的故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历史上旷古绝今的血腥战役,秦赵“长平之战”。

据爷爷的手稿描述,1995年的5月某天,长平古战场在无意间被村民所觅得,震惊了考古界。据说在一场倾盆大雨之后,SX省高平县一位农民正在田间地头劳作,无意间挖到很多年代久远的尸骨,这下可把那位掘地的老汉吓坏了,马上跑到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报告情况。同年十月份,SX省文物管理部分对老汉挖取尸骸的附近区域开展挖掘清理工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那些已经钙化的尸骸越挖越多,直到挖了整整两个多月!在一个约莫二十平方米的小坑内,竟然挖出了一百三十多具尸骸,将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给吓了个够呛!

后来这些尸骸部分被送去鉴定机构检验,大部分证据指向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一场旷古绝今的大规模屠杀,这些尸骨的主人全部都为精壮男性,普遍身高在一米七以上。

放在两千多年前,这样的身高和体魄显示这些尸骸生前从事着非同寻常的职业,很可能是武士或战士。

爷爷手稿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细致地调研,据说当时的学术界和民间展开激烈探讨,这些尸骨坑可能来源于两千年前惨烈空前的一场大战役,即历史上的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中的关键人物,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屠’白起。据爷爷手稿援引史书的记载,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军,导致自古以来长平古战场附近都充满了萧杀之气。

白起的壮举绝不仅仅于此,爷爷手稿中还提及了白起的另一部战争杰作“鄢郢之战”。

在秦楚‘鄢郢之战’中,白起攻占鄢都时用水淹死楚国军民达三十五万人,据说鄢都城东积尸如山,宛如人间地狱。趁楚顷襄王从郢都东逃的时机,白起向西南直捣楚国都城郢都,并火烧楚国宗庙和陵寝。

爷爷手稿中对长平战场一带的民间风俗做了一定的调研,据说在山西高平民间传说中,白起惯常是一个嗜血如命的恶魔形象,山西高平这边至今流传着一道颇具特色的小吃‘白起肉’,将烧豆腐喻作烤白起肉,大口嚼咽以泄心头对这个杀人魔王的怨恨。

《史记》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历史上真正的白起,也叫公孙起,据考证生于陕西省郿县。关于他的身世,民间传说加史料记载,可谓五花八门。《战国策》和《史记》倾向于认定白起是秦武公的嫡长子公子白的后代,为秦国公室出身。秦武公去世后传位于同母胞弟秦德公,而嫡长子公子白则受封于平阳,后代皆以白为氏。公子白受封的平阳即现今BJ市眉县,而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相传是白起的后裔。

《新唐书》中写道“孟明视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裔孙武安君起,赐死杜邮,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认为白起是名将白乙丙的后代,也就是蹇叔的后裔,但是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这个说法貌似有很大问题。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白起是白公胜的后代,尤其是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中明确写出白起是白公胜的后代,而白氏族谱也是这么认为。

爷爷手稿中也援引了一些史料来讨论白起的出身,《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开头就是这样一段话:“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白起的详细出生年月似乎已经不可考证,而他在历史上首次登场的时候是在秦昭襄王13年,即公元前294年。白起也叫公孙起,说明其出身来源于秦国公族,祖上应该是王公贵族,但在他出生的那个时代却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荫护。

白起一开始出现时就是以左庶长的身份,秦国另一位重要人物商鞅在历史上登场时也是以左庶长的身份,那时候是在白起登场的六十二年前,左庶长的权利和含金量相比白起这个时候要高很多。

白起基本上通过自我奋斗而白手起家的。商鞅变法中取缔诗书和禁止游学,普通人似乎只有两条路有的选,要么种地,要么就去打仗。等到白起出生的时候,可供学习的典籍估计都已被焚毁,而春秋战国时代盛行的“游学”贤者们基本上也都被隔绝在秦国城墙之外,商鞅及其学生所著《商君书·定分篇》就明文提出“民愚则易治”,甚至提出“六虱五蠹”的理念,可知秦国人那时候普遍是没什么文化的,从军的人更是大部分都是文盲,估计白起也不例外。

已经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考证白起在当左庶长之前的人生,但是可以断定,那段时间对于他的人生至关重要,他跟随什么人学习了怎样的知识,他怎样形成后来的性格,他又是怎样精通兵法和军事之道,这都成为了未解之谜。

商鞅变法后推行的法律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即军功爵位制度。秦国为了鼓励民众参军而奖励军功,设置了二十级军功爵位。战场虽然残酷,但是平头老百姓至少可以通过浴血杀敌和提着敌人的头颅来实现阶级跨越,甚至实现荣华富贵的理想。

纵观白起的一生,他从底层士兵一级级向上攀登,直至晋升为第二十级的战神‘武安君’,这在当年的秦国环境下,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商鞅变法即给老百姓带来实现阶级跨越的可能性,同时也严格限制了普通人的人身自由。普通民众生活在秦国无外乎只有两条路可选择,要么当兵,要么种地。多种地,种出多余的粮食,也是可以用来换取爵位的,但是对于民众而言,由于当时秦国平均的生产力水平所限,普通人想要仅凭着种地纳粮来换取爵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拜相封侯那都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更为快捷和靠谱的方式便是上战场杀敌,这种方式虽然危险,但效率极高。

据秦国军功制度,在战场上获得一个穿铠甲武士的首级可以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九亩,以及仆人(庶子)一个。虽然是拿命换,但是这待遇也的确是够优厚的了。

爵位在秦朝的法制中非常重要,不仅意味着功名富贵,还可以用来为自己或家人抵罪和赎身。

当时秦国民间也崇尚武力,很多热血年轻人都认为男儿应该在战场寻求人生理想和个人价值,即使战死沙场也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这些思潮无形中也加速了这种军功爵位制的推行。白起最初史书所记载的身份即为左庶长,在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中位列十级,应该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军队干部。

民间传言白起十五岁就参军,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在残酷的军功爵位制度下肯定是一步步用人头换来的爵位,一个穿甲士兵的人头可换一级爵位。从刚入伍时候的连第一级‘公士’都算不上的白丁,到‘左庶长’这个第十级的位置,白起至少需要提着十个带甲勇士的人头才可以做到。而所谓的‘带甲武士’则专指每个诸侯国所特有的那些精锐部队,都是明确了兵种和类型的,绝非战场上泛泛之辈。

当时秦国广泛认可的带甲武士包括魏国的武卒、齐国的技击、赵国的百金之士、胡刀骑士、楚国的材士等这些精锐部队。这些士兵就类似现在的特种兵或海军陆战队之类啥的,绝对都不是善茬,无论个人战斗能力还是装备那都是百里挑一的,跟这些人玩命十有八九就将自己的脑袋搭进去。

其实商鞅在设置军功爵位制的时候也曾全方面考虑,设置二十级制度是精心计算过的,士兵们从服役开始,能活着退伍的都烧高香了,理论上不可能有人活着能到达二十级从而获得权力巅峰,可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这个人是神。但是商鞅没有估算到,六十年后的秦国果真还出了这么一个比神灵还拥有生杀大权的人物,这个人就是‘人屠’白起,他在这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中达到了军功爵位制的顶端。

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秦国逐渐变得强大,但也将社会划分为界限森严的等级。社会就是三六九等,而下等人必须在固定时限为那些上等人服役,终生都会受到压迫。不仅社会如此,在军队中也是一样,普通士兵连吃饱肚子都是问题,而随着爵位每上一级,连吃的都是不一样的。‘公士’吃粗米,‘上造’**米,而位列三级的‘簪袅’则可享有一斗精米半升肉酱外加一盘菜肴。如果不拿着人头去换取爵位,连肚子都不可能填饱,还得为比自己爵位高三级内的人随时服务。只要杀伐才能换来衣食和尊严,对于少年白起而言,这似乎就是唯一一条可供选择的路。


页面连接:http://www.vvnwrcr.com/txt_0_v9lsl/d11vjjls.html

笔趣阁5200 棉花糖小说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趣小说牛文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