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邓启先的到来,让原本寂静冷清的泥砖瓦房忽然热闹起来。见过秀梅妈后,开始忙着装热水器。屋里的秀梅妈一个劲地夸他有心,要走这么远的路来装热水器,真是过意不去。

邓启先边装热水器边大声回答说:“不麻烦,反正周末闲着也是闲着,出城兜一圈也满不错的。”两人就这样一问一答的,让冷清的老屋增添了几分人气。秀梅妈总是不厌其详地询问邓启先在外贸局的生活起居,小到每餐吃什么都一一问到,虽然这些以前来的时候早就问过,还是百问不厌。邓启先也没有嫌啰嗦,很耐心的一一回答。小学的时候父母就抛下他兄弟俩,这么多年都是独自一个人面对生活的一切,有个人唠叨自己,让邓启先分外感动,感到了家的温暖,这也是一直以来在秀梅家给他的感受。他现在做的一切,就是为这个家添砖加瓦,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陈叔出去还没回来,邓启先装好热水器一面陪秀梅妈唠家常,一面往门外打望,心里嘀咕等陈叔回到就告辞回城。

风大了,才四点钟,天色已经暗下来。看来要下雨了,秀梅妈嘴上唠叨着。邓启先心里一沉,皱着眉走出天井,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从远处的山顶飘过来。真要下雨那就麻烦了,从秀梅家到宝圩镇有一段泥路,经过雨水的浸泡一定是湿滑泥泞,有些坡道经过拖拉机打滑,路面像被犁过一样,一片狼藉。

山区多雨,天气如猴子的脸说变就变。邓启先还在发愁,淅淅沥沥的雨水声从屋檐上传来,真下雨了!一开始是零星几点,渐渐的越来越密,像是有谁在瓦脊上撒黄豆,一片沙沙声。

邓启先退回屋厅,坐看雨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从屋檐上落下。很久没在农村赏雨了,竟别有一番悠闲恬淡的趣味。“轰隆隆”春雷炸响,接二连三,如滚滚大球从头顶碾过。看雨势,一时半刻停不下来。既然天公不作美,那就静下心来赏雨吧。

春雨还在下着,邓启先的思绪飘回到了在铜锣村教小学的时候。一年级有篇课文是《春风吹》

春风吹,

吹绿了柳树,

吹红了桃花,

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课文活泼欢快,带着童稚天真的心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柳树、桃花、燕子、青蛙,清新自然,仿佛贴着大地吮吸泥土的芬芳。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贴近生活的才是鲜活有生命力的文字。

现在回忆起当年在铜锣村的教书生涯,那真是有理想信仰的,欲求不多,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但精神很富足。学生们戴着红领巾,朝气蓬勃,如早上初升的太阳。他们唱着刘惠芳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响亮悦耳,至今难忘。纯朴诚挚的年代,令人怀念。回忆让邓启先嘴角泛着笑意,轻轻哼唱起来。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门外人影晃动,把邓启先的思绪拉了回来。陈叔正赤着膊拧被雨水淋湿的衣服,门闩上挂着一条用竹篾穿过鱼鳃的大鲩鱼。长长的鱼身悬在空中兀自猛烈摇摆,好一条生猛的大鲩鱼。邓启先暗自称赞。

“陈叔,立在风里,小心着凉了。”邓启先一边提醒,一边忙上前拿鲩鱼。雨势没有减弱,他已经决定在秀梅家过夜。

陈叔转过身,笑呵呵的说:“雨真大,出门时还好好的,转眼就下雨了。”

“你快去换衣服,鱼由我处理就行了。”邓启先提着鱼,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说:“鱼挺沉的,应该有八九斤吧。”

陈叔笑嘻嘻地说:“不止,上次秀兰生小孩,秀梅带去的那条都有八九斤了,现在又养了一年,应该过十斤不止。”

邓启先提着鱼,咋舌道:“这么大的鱼,怎么吃得完?”

“劏了,今晚用药材蒸一部分吃,剩下的就煎好,让你带出去,煲饭的时候放电饭煲里蒸,饭熟就得食咧。”

陈叔考虑真周到,邓启先不禁心里暖暖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是不错!有老人在,永远都不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很多生活的琐碎都帮忙考虑了,就像小时候,把你保护得好好的。邓启先心中感动,一迭连声的催陈叔快去换衣服,别着凉了。

晚饭在屋厅吃,昏黄的灯光照在历经岁月风霜的斑驳泥砖墙上,漫反射后,显得更加暗淡。见惯了觥筹交错的饭局,突然置身于宁静清淡的农家餐桌前,一种穿越的错觉萦于心头,两种模式的切换还有点滞后,握着筷子的手停在半空,踌躇了一下在落在鱼头上。肉质结实无腥味,竟然比雅园酒家的还鲜美。

菜色不多,蒸鱼和煮唛菜,也不精致,满满当当的两大盆。农村就是这样,怕客人吃不饱,量很足。虽然早已不再捱饿,但思维的惯性依然延续,总是一大盆一大盆的装满。农村人讲究实惠,少花款,由此可见一斑。

尝过了鲩鱼的鲜美,邓启先食欲大增,筷筷都是肉。秀梅妈在旁眯着眼笑,让他吃慢点,还有很多。

邓启先鼓着腮,竖起大拇指,说:“还是大鱼好吃,竟然做得比酒家还鲜美。”

“好吃就吃多点。”陈叔笑呵呵地说。

“难得的是没有鱼腥味,是怎么做到的?”邓启先边吃边学艺。

“关键是鱼靓。”陈叔笑着说。见启先不信,他用筷子剔下一块鱼肉,说:“你看肉质坚实,洁白,比市场买的是不是好很多?”

邓启先点点头,询问陈叔是不是新品种?

“哪有什么新品种,不过是水好,养在菜地边的泉水窝里。每日吃的是地里吃不完的疏菜,逢造的蕃薯、木薯叶,纯天然喂养。”

以前物质匮乏,大家都吃不饱,但食物都是纯天然,吃起来很香。现在产量高了,却没有原来的原汁原味。最明显的是稻米,以前的稻米煮粥又香又糯,不要菜都能吃几碗,现在的稻米煮粥都不香了,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早已破坏了原来的口味。好像都是这样,食物香甜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怎样能吃饱肚子,待到真吃饱肚子,又开始怀念以前的香甜了。邓启先忽有所悟,是不是自己也坠进了这个怪圈。

温馨平淡的居家晚餐,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自然放松,有说有笑,便胜却高朋满座、富丽堂皇的宴会。秀梅妈还特意坐着轮椅出来陪他们一起吃饭,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很多,一个劲地催邓启先多吃点,不要客气。看到她精气神不错,邓启先也就放心了。自打装了电话,秀梅便经常打电话回来,家里缺什么也会及时通知他。营养品更是未间断过。

吃完饭,在屋厅又聊了一会,才八点多钟,两老就有点熬不住了,先后进房休息。邓启先一个人坐在屋厅里百无聊赖,睡觉又太早,不如到外面去转转。虽然已经到了春天,天气并没有完全转暖,冷暖空气轮番登场,乍暖还寒。出到院子里,冷风从风衣的领口灌进,不由的打了一个寒颤。气温并不算太低,但因为刚下了雨,湿冷的空气让体感比实际温度要冷很多。

本来想到村里转转,想想还是作罢了,天冷,没有谁出屋。站在院子里眺望,全村都静悄悄的,零零星星的灯火也像打瞌睡的老人,无精打采的亮着。随着年轻人都到珠三角去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留在家乡读书的孩子,农村越来越沉寂。邓启先想起小时候,那时出去打工还不算普遍,大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村子都是热热闹闹的。特别是夏天,大人们棸在一起侃大山,小孩子们就躲在暗处捉迷藏,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现在大家都外出拼命赚钱,村子却冷清了下来,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到底什么才是好呢?邓启先自己也说不清,或许这就是时代的特色吧!

山村的夜是沉闷寂静的,才过九点,已经慢慢开始睡过去,只有零星的狗吠声让人觉得村庄还有些动静。没有星星,周围的群山也隐没在夜色里,天地间的界限已模糊不清。好一个寂静的夜。

踱着步回到屋里,打开电视,只有珠江台,看惯了有线电视,面对没有选择的电视台,更感索然寡味。关了电视在屋厅呆坐,面前是陈叔的水烟筒,经年累月的“烟熏火燎”使得竹筒黄澄澄的油亮光滑。邓启先取过水烟筒,用手擦了擦筒口,学着陈叔捏了一小撮熟烟放在小竹管上,点燃,“咕噜咕噜”的抽了一大口。一股辛辣刺激的烟味直冲喉咙,呛得他眼泪盈眶。吸得太急,又久疏战阵,自然是措手不及了。

看来吸烟这种事,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以前在铜锣小学吸过一段时间烟,那时并不觉得有多呛人,反而提神醒脑,隔一段时间就习惯性的摸烟,“扑哧扑哧”地吸几口,人就舒坦了。现在竟然给烟呛得流眼泪,真是浅水沟里翻大船了!


页面连接:http://www.vvnwrcr.com/txt_0_djvsdl/l94l1s19.html

笔趣阁5200 棉花糖小说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封神小说网炫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