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43章郑芝龙被出卖了

第242章

苏比克海峡。

眼看着宁海军主力战舰在撤退,原本还有些忐忑的郑氏舰队却士气大振,数百上千个海螺号同时吹响,呜呜之声响彻海天之间。

郑氏舰队几百艘战舰展开一个巨大的下弦月方阵,同样是六路齐头并进,但数量比宁海军海军舰队多出十倍,气势自然也骇人十倍!

海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人,他们虽然凶悍,却更擅长打顺风仗,看着宁海军的海军舰队撤退,他们就忘记了被宁海军暴揍的伤疤,还真是好了伤疤忘记疼。

“继续撤退!”

李志祥其实并不想在苏比克海湾跟郑氏舰队打这么一仗,主要问题是苏比克海峡太狭窄了,相对于宁海军与郑氏舰队如此庞大的规模来说,这个海峡实在太狭窄的。

没有足够宽阔的海域,不足以让宁海军的战舰发挥他们航速上面的优势,宁海军主力撤退,仿佛像是惧怕了郑氏舰队。

当然,位于苏比克港口内的荷兰联合舰队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共计六艘伤痕累累的战舰和武装商船幸免。

郑芝龙看着宁海军撤退,知道宁海军是想拉开距离,发挥宁海军海军舰炮方面的优势:“追上去!”

为了追击宁海军的战舰,这时海面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蜈蚣船,蜈蚣船船长修长,加上人力划船,速度短时间内非常快。

这些小型蜈蚣船确实是拉近了与宁海军战舰的距离,他们开始向宁海军战舰发射炮弹,只是非常可惜,这些小型战舰舰炮太小,虽然炮声隆隆,炮弹横飞,可问题是,这些有幸击中的炮弹,对宁海军的主力战舰损伤有限。

不过凡事都有意外,一门被海浪抬高的火炮,击中了宁海军第六分舰队的高阳号战舰,这枚炮弹击中了桅杆,虽然没有将桅杆击断,却将船帆的绳索击断,在巨大重力的作用下,这艘船主帆掉落。

速度不可避免地降了下来,越来越多的小型战舰冲上去,绝大多数炮弹都打进了海里,先是腾起一股白烟,随后水柱冲起。

但还是有一部份击中了高阳号战舰,被击中的部份发出令人牙酸的爆裂之声,火苗腾起,烧红的铅球温度太高,砸入木制船体,不起火才有鬼!

不过,跟宁海军的硫磺炮弹比起来,这玩意的效果未免也太差了一点,而且前装滑膛炮射速太过悲催,宁海军水师有充足的时间扑灭火苗。

可问题是,高阳号速度太慢了,被多达数十艘战舰包围。

陈有时想让麾下战舰去给高阳号解围。

但是,李志祥却下令他抛弃高阳号撤退。

“为什么?”

李志祥怒骂道:“慈不掌兵,亏你还是老水师出身,你看看!”

陈有时仔细一看,发现右翼方向郑氏舰队一支约为一百五十余艘战舰正朝着他们火速包围而来。

如果被郑氏舰队右翼舰队包围,他们不见得会战败,但是,不可避免要打一场他们不擅长的近战。

得到英国大口径舰炮的郑氏舰队,火力明显比之前更强了,而且大口径舰炮对宁海军战舰的威胁也非常大。

一旦被郑氏舰队缠住,他们损失会更重。

“高阳号,主力舰队撤退,你们负责殿后,若是不敌,允许向郑氏舰队投降!”

高阳号战舰上,其实火势已经烧起来了,而猛烈的炮火和一群接一群猛冲上来的敌舰让水手们根本就腾不出手来救火,最要命的是没来得及发射的炮弹被烧爆,发生惊天动地的大爆炸,这骇人的大爆炸让郑氏舰队士气更形高涨。

郑芝龙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藏在袖子里的手一直捏成拳头,青筋毕露。看到那艘战舰被殉爆炸得粉碎,他长长的松了一口大气,笑着道:“我们赢了!”

他身边一众亲随将领同样如释重负,施大宣甚至替那艘被炸得粉碎的战舰惋惜:“可惜了这么好的战舰,还有战舰上那些大炮……”

“没事,等打赢了这一仗,那些北方蛮子的战舰和大炮都是我们的了!”

郑芝龙却没有高兴多久,因为随着天色越来越晚,战争不可避免的被迫停止。

翌日一大早,双方在南海海面上再次击战,宁海军以骑兵放风筝的方式,持续给郑氏舰队放血,别看这一艘,那一艘,只要加起来,郑氏舰队的损失逞直线上升。

随着宁海军战舰越拉越远,郑氏舰队庞大的火船和小型战舰,因为航速问题与其主力战舰开始脱节。

郑芝龙不知不觉发现他们被宁海军的战舰牵着鼻子走,而且越走越往北方。

施大宣判断道:“提督大人,宁海军看样子准备袭击厦门或者泉州!”

“追!”

郑芝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现在是骑虎难下。

“攻其必救!”

这是李志祥准备给郑芝龙的大礼。

与此同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屠杀华人的消息,也传到了辽东,消息传回的第一时间《辽东时报》、《辽东周报》、《辽东商报》等报纸上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头版头条:“我们要血债血偿”。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这一点在辽东人尽皆知。

一直以来,辽东的移民主要是以年轻人为主,少年儿童的比例尤其高,除了那些跟随家人一起来到辽东的家庭之外,辽东流民也会主动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那些无人照顾的孩子送往辽东。

因为带着孩子抵达辽东,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安置,都会比普通年轻男子有优惠待遇,孩子在辽东会受到更好的照顾,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成人之后自然会对辽东、对程世杰有更高的认可度,更加忠诚。

在辽东的各家报纸,其中《辽东时报》是辽东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天可以发行三万五千份,这里作为辽东官方的喉舌,辽东管会委的很多政策,通知都会在《辽东时报》上面公布,《辽东时报》在辽东也拥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所以,报纸公布“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屠杀华人”的报道马上就引起强烈反响,无数人主动走上街头向辽东管委会请愿,要求管委会立即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发动战争,让荷兰人血债血偿。

罗本主教抵达了辽东的时候,是带着重大的使命,因为程世杰的宁海军有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军团教导团,虽然现在这些军官教导团已经不需要训练宁海军士兵了,但是他们这些所谓的教官,百分之九十都是为了宣传教义而来的。

葡萄牙人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度,但是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人都信奉天主教,因为最初孙元化雇佣的葡萄牙军官雇佣兵对宁海军占领辽东,有着积极的作用,程世杰也没有过河拆桥,允许他们在辽东生活。

随着辽东发展越来越好,与孙元化有着香火之情的葡萄牙教士陆若汉(葡萄牙人)、班安德、以及公沙西劳等葡萄牙人提出想在辽东传播天主教。

当时,程世杰希望获得更多的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知识,这些东西其实他可以从后世弄到手,而且一不费力,可问题是徐光启和孙元化的面子他要给。就这样,程世杰同意在辽东建立天主教堂,但是,前提条件是建立一座教堂,教会要向他输送至少一百名优秀的工匠。

可问题是,这个协议达成以后,受梅森教父的帮助,葡萄牙向辽东输送了三百多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著名的数学家,现年四十一岁的笛卡尔。

现在的笛卡尔在辽东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这个教授与后世的教授职称不同,在辽东与中世纪的欧洲差不多,教授等于分院长的职务。

随着葡萄牙在欧洲把有名,且有真才实学,受新教迫害的人才送到辽东,不仅仅可以获得天主教徒的好感,也避免与新教产生直接冲突。

就这样以,辽东金州、兴海、振海以及盖州,建立了四座天主教堂,这些教堂的经费并不是程世杰提供的,而是教会自己募捐的,就连徐光启和孙元化分别捐了三万两和一万两银子。

随着天主教在辽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新教的主教罗本就人会不住了,如果辽东只是一片蛮荒之地,他们没有兴趣在辽东传播主的福音。

可问题是,辽东人口突破了五百万,几乎和荷兰联合王国差不多,罗本也学着陆若汉的办法,从荷兰带来了一百多名工匠,成立了一座占地十五亩的新教教堂,但是他只能用糖果、毛巾、水果、干果等东西吸引百姓前来参加礼拜。

罗本主教还没有打开局面,却听到了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屠杀华人的消息。

“那些贵族老爷真是蠢货,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辽东到底有多强大!”

罗本气愤地望着肖恩神父道:“他们就算真不知道,应该向我们或者葡萄牙人了解一下,现在情况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群情激奋,不仅仅金州,整个辽东都群情激奋,报纸上连篇累牍,要求程大帅不能手软,要血债血偿,人们自发上街游行,要求管委会尽快把我们驱逐出去,宁海军的军队队已经开始行动,说不定明天宁海军的精锐部队就会出现在巴达维亚。”

“糟糕透顶了,我们的教徒瞬间跑光了!”

罗本愤愤地道:“我曾追问一个虔诚的教徒,为什么要退教,我告诉他,我们是宗教不是世俗国家,我们不能受国家事物影响,他告诉我,无国哪有家……”

“就是这样,现在没有大明人愿意卖给我们青菜,也没有人卖给我们鸡蛋和牛奶,现在我们连喝水都要自己去拉,但是,一路上,那些明人仿佛想要把我们吃了,我告诉他们,我是葡萄牙,我根本就不敢表露自己是荷兰人的身份!”

“上帝啊,我真希望明天可以离开这里!”

罗本起身道:“不行,我要给教皇写信,让教皇出面干涉一下,大好了的局面一下子被这些该死的混蛋破坏了!”

“写信恐怕也晚了吧?”

“晚了也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我们现在的金州拥有五十万人口,这是城市吗?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没有五十万人口,不算大明,仅仅是一个辽东,超过二十万人口的城市就多达七个,如果算上整个大明,这样的城市会有几百个,这里有无数优秀的工匠,只要我们可以募集到足够的钱,完全可以在辽东建造一座跟梵蒂冈大教堂相比也不会逊色多少的大教堂!”

肖恩神父道:“我来到辽东之前,也以为《马可·波罗》是瞎编乱造的,把这个古老的国度称为黄金国度,声称这里遍地都是黄金,街道旁堆积着成堆的白银,曾让多少欧洲人为之迷醉,为之疯狂。伟大的哥伦布扬帆出海,就是想寻找这个幻想中的黄金国度,可惜他走错了路,跑到了美洲,至死都没能看到真正的东方。现在我来了,我看到了。我不想像马可·波罗那样大肆吹嘘,但是……谁敢相信吗?在这宽敞的房子里,我正过着连教皇都会妒忌得发狂的生活!”

“可惜,这些生活却因为那些蠢货,要消失了!”

罗本苦笑道:“与辽东相比,我们荷兰简直就是蛮荒地带,就像眼前的这杯茶,如果在欧罗巴,只有教皇、英王、法王这些尘世间最具权势的人物,才能在盛大的节日拿出一点点来招待最尊贵的贵族,享受众人羡慕的目光,但是在这里,它只是我们日常的一种饮料而已……”

“其实,我也没有想到!”

“没有想到什么?”

“大明这个帝国正经历着一场可怕的灾难。可怕的天灾席卷全国,流寇像蝗虫一样吃光了无数座城镇,喝干了无数条河流,疯狂地向全国蔓延。这个庞大的帝国的统治者正在竭尽全力试图扑灭这些蝗虫,仍然忠诚于这个帝国的军队疲于奔命……”

肖恩望着罗本神父道:“这一幕,应该非常熟悉吧?”

罗本主教点点头。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欧洲虽然没有这样的成语,可是历史往往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大明帝国现在已经丧失了行政能力,一些顽固的、无能的人物占据了帝国的中枢,他们对如此危殆的局面视而不见,只顾着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斥异己,疯狂地攫取利益,丝毫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大明帝国统治者很多政令根本就无法得到实行,不过,加税除外。皇帝要求老百姓每人多纳十文钱的税用作剿灭流寇的专款,这群无耻的官员能加派到一两银子,最可耻的是,那些拥有数千亩、上万亩甚至十几万亩、几十万亩良田的大地主是一分钱的税也不纳的,以逃税为荣,以纳税为耻,如此沉重的赋税,全部落到老百姓身上了。

大明帝国大部份的军队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祸害起自己人来比流寇还要厉害,而官员祸害老百姓的本事又比官兵还要厉害……天灾、人祸、流寇、外敌、酷政……这些最可怕的东西正在将这个国家推向地狱的深渊,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哀叹说这个国家气数已尽了。

肖恩叹了口气道:“任何一个帝国走到这一步,都必将分崩离析。”

“伟大的古罗马就是这样完蛋的。”

“可是,这个国家的情况非常特殊,即便到了如此绝望的关头,那些最杰出的将领首先想到的不是割据自立,相互攻伐,而是拼尽全力去征战,试图用自己的鲜血将这个已经开始破碎的国家重新粘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却令人敬畏的力量驱使着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肩膀将塌下的天重新撑起来。”

肖恩望着教堂外,此时为了保护这座教堂不被愤怒的百姓打砸抢烧,宁海军士兵正在像塑像一样站在教堂外。

“那位平民出身的公爵阁下,带动一批优秀的人和他一起努力,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建设起了这座人间伊甸园。”

“他仿佛是从这个国家古典黄金时代走来的英雄,在神灵的帮助下跨越了时间的河流,来到了这个悲惨的、黑暗得令人绝望的乱世,要用自己的双手托下崩塌的天空,将他至爱的民族带向一个更加辉煌更加光明的未来。”

罗本神父郑重的道:“在他的统治下,曾经被蒙古人、建奴人重创的中华文明拂去蒙在身上的尘埃,开始绽放出一道异常耀眼的光芒,他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呢?我想就连上帝也对此充满好奇吧?”

肖恩道:“你觉得公爵阁下会如何应对?”

“除了战争,别无选择!那些贵族老爷真是作死。”

罗本无奈地道:“我太了解我们那个公爵阁下了,我敢肯定,他现在已经把刀子砍向荷兰东印度公司,非常可惜,我们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

其实,罗本主教的猜测并不完全对。


页面连接:http://www.vvnwrcr.com/txt_0_djv11l/l9lvljjd.html

笔趣阁5200 棉花糖小说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叔叔小说书本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